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注 | 苏州推动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工作
最新动态
关注 | 苏州推动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工作
2024-06-17
8
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的原苏州绸缎炼染二厂旧址处,坐落着我国第一座丝绸专题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丝绸纹样藏品达7万余件,但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大量文物与丝绸样本无法在线下展馆一一展出。
如何让丝绸纹样走出博物馆,让更多人能欣赏、了解甚至拥有这些文化瑰宝?自2022年起,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下,苏州丝绸博物馆成立专门团队,开展馆藏文物与丝绸样本数字采集工作、探索授权合作模式、推动丝绸纹样的二次创作与跨界融合,形成了一套常态化工作机制和科学工作流程闭环,为专题博物馆实施文化数字化创新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兔星星”龙年限定款新装上的纹样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四合云纹。资料图片
苏州丝绸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馆藏文物与丝绸样本数字采集。苏州丝绸博物馆供图
数字化采集“焕活”丝绸纹样
“很多观众刚看到这件蟒袍时,会以为五爪金龙图案是绣上去的,经过高清采集后,能看到明显的织造痕迹和经纬交织,‘通经回纬’的妆花工艺很清楚。因此会明白,这个纹样不是绣的,而是织出来的。”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全遮光空间采集工作室内,数字化采集工作人员崔粲展示了馆藏二级文物清代绛红地彩云金龙妆花绸蟒袍经数字采集呈现的高清晰度图像,这为后续深入分析其织物结构、研究纹理特征、掌握保存情况奠定了基础。
自2022年起,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开展馆藏文物和丝绸样本数字采集,累计已完成222件等级文物和2212片近现代丝绸样本数字采集,采集容量达3.75TB。
点开采集数据库,领略苏绣戗色技法的风采、缂丝的“通经断纬”、宋锦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特点……经过数字化采集,宋锦、缂丝、苏绣、漳缎等丝绸非遗技艺所采用的特殊织造方式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
“对馆藏文物进行详细的纹样研究是件大工程,以前往往需要经验老到的技术人员通过放大设备边观察、边手绘、边记录,花费很长的时间。”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认为,纹样数字化采集提高了馆藏纹样的研究效率,同时减少了馆藏文物的出库频率,避免了与馆藏文物接触,为织绣类文物的修复和复制提供了更多数字信息参考,提升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水平。
推动丝绸纹样积极转化
“‘兔星星’换新装啦!”5月3日晚,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官方IP形象的吉祥物“兔星星”换上了龙年新装。宇航服上的云纹图案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明代褐色四合云纹暗花缎白鹇织补女衫。
“云在古代被认为是可以沟通天、地、人和自我的吉祥物,云纹图案融入设计,寓意探月事业如祥云般不断攀升。”钱兆悦介绍,今年3月,在得知苏州丝绸博物馆开放IP授权和纹样二创合作后,一家落户苏州的文化企业选定四合云纹作为基础图案进行二次创作,造就了“兔星星”新款形象传统元素与时尚气质交织的独特风格。
在探索数字化资源成果转化过程中,苏州丝绸博物馆建立起了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1+1+N”丝绸纹样数字授权机制。博物馆提供丝绸纹样数据资源并进行管理,国有企业负责数字纹样运营和授权,鼓励“N个”民营企业通过授权使用传统纹样,结合宋锦、漳缎、吴罗等技艺,打造苏州丝绸“新国潮”。
明清服饰中的经典颜色化身“姑苏十二色”真丝套盒、由461块乐高积木搭建的织机能进行棉线编织、身穿“三蓝绣”古典服饰的企鹅手办……苏州丝绸博物馆未来馆一层的丝绸纹样文化创意空间内展示了丝绸纹样活化利用的最新成果。苏州博古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通过多种合作开发方式开发出丝绸纹样图库15套,累计授权使用丝绸纹样数据26批次,形成了一批跨界产品。
探索数字资源活化利用新方向
数据采集和数字创意让丝绸纹样得以通过新的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也推动了文博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让博物馆变得更具科技感。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漳缎:丝绸的浮雕”展厅内,苏州市民陈彤通过扫描二维码,在虚拟空间体验了一把苏州漳缎古法织造技艺:向左滑动屏幕完成“投梭”,将筘框回拉三次即为“打纬”,又经“提花”“划绒”步骤,便能为“赛博漳缎”增加0.1厘米长度。“以往走进博物馆只能通过展柜和玻璃去观看文物,现在不仅能用数字化手段近距离欣赏,还能参与到漳缎织造过程中,文物变得可看、可触、可感。”陈彤说。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万人次的参观者体验了“赛博织漳缎”H5互动页面,其中可供选择的“祥云流涌图”“春鹊临枝图”“超感幻蝶图”三款漳缎作品,均出自AI大模型之手。
“AI大模型对馆藏3000多件苏州漳缎纹样进行学习,初步掌握了漳缎的质地特点和色彩风格,创作的作品构图完整,具备一定的局部细节刻画能力。”钱兆悦说。
丝绸纹样的未来是什么样?苏州丝绸博物馆为人们擘画了这样一张蓝图——将苏州丝绸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利用大模型系统对其进行拆解、重构,形成能够生成多种纹样组合、可供全社会使用的丝绸纹样文化资源数据库,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以及IP授权体系,以市场化、实效化为导向,实现丝绸纹样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