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展会 | A+A 2025 于全球精工之境,寻中国质造之路
最新动态
展会 | A+A 2025 于全球精工之境,寻中国质造之路
2025-11-2117

A+A 2025

于全球精工之境,寻中国质造之路

2025年11月的杜塞尔多夫,秋意正浓,而A+A展会的热烈氛围却让这座莱茵河畔的城市充满了创新与活力的气息。在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专业委员会的带领下,一支由中国劳保企业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团队,参与了这场全球安全防护领域的顶级盛会。四天的深度观展、交流与体验,既是一次对前沿科技的巡礼,更是一场关于“质量”内涵的再认识。所见所感,震撼与紧迫并存。


一、全球趋势与质量标杆:一场关于“可靠”的竞赛

本届A+A展会以“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化”为核心,展现了安全防护产业的颠覆性变革。智能可穿戴设备、物联网驱动的实时监测系统、基于AI的风险预警平台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例如,德国企业推出的智能安全帽,不仅集成了环境传感器与通讯模块,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作业风险;而欧洲品牌在环保材料上的突破,更是将“绿色安全”理念推向新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劳保市场正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防护”,产品设计更注重舒适性与人性化。轻量化防护服、透气防切割手套、自适应降噪耳罩等产品,无一不体现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哲学。

本届A+A展会,无疑是“科技、人性与可持续”的融合秀场。然而,在这些炫酷概念之下,我深刻感受到,所有创新的根基,依然是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 而各国产品对“质量”的理解与诠释,呈现出鲜明的梯队与特色。

  • 德国:工程学的偏执,定义“终极可靠”

德国产品依然是“精准”与“耐用”的代名词。一款看似普通的防砸防刺穿安全鞋,其鞋头能在极限负重下进行数万次抗疲劳试验;一套化学防护服,其缝线处的胶条粘合强度、在极端温度下的柔韧性保持率,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德国质量的核心,在于对基础材料科学的深耕、对制造工艺的极致把控,以及将“零缺陷”视为信仰的工程学文化。他们的产品,几乎找不到短板,是一种“无趣的完美”。

  • 欧洲:科技智能化与细分领域的王者

欧洲企业的产品在保证基础防护性能的同时,将工业设计美学发挥到极致。他们的防护眼镜、安全帽像时尚单品,且镜架的耐折度、帽体的抗UV老化能力毫不逊色。同时,欧洲大部分企业产品还凸显“科技感”和“场景化”,其智能安全帽的集成度最高,传感器数据精准稳定。他们追求“系统质量”,而不是单个部件的极致,确保整个解决方案在真实场景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同时他们在高端防切割、阻燃面料上独树一帜,其产品在保持轻薄舒适的同时,防护等级往往远超国际标准。

  • 北美:实用主义下的科技创新

北美产品凸显“科技感”和“场景化”。其智能安全带的集成度最高,传感器数据精准稳定,整套系统在复杂工地环境下的鲁棒性(系统健壮性)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质量观是“系统质量”,不追求单个部件的极致,但确保整个解决方案在真实场景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二、中国企业的亮眼表现与质量隐忧

此次展会上,汇聚了733家来自中国的参展企业(包含港澳台地区),展团阵容强大,中国企业靠数据说话已然走向世界,在特种纤维(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础防护用品(如浸胶手套)等领域,我们的“性价比质量” 具有全球竞争力,产品一致性好,交货期稳定。

然而,在与各国顶尖产品的直接对比中,我们的质量差距亦有显现:

1. “基础牢”但“细节糙”:我们的安全鞋核心防护指标可能达标,但鞋帮线头、内饰里料的舒适度、扣件的耐用次数等细节,与欧洲产品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这反映了质量管控体系未能覆盖全流程。

2. “参数优”但“体验差”:我们的防护面料测试数据可能很漂亮,但制成成衣后,透气性、活动自由度、长期穿着的压感分布等综合体验,远不及欧洲产品。这是“以产品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体现。

3. “单点强”但“系统弱”:我们能生产优秀的传感器或优秀的织物,但将其集成为一套稳定、精准、耐用的智能可穿戴系统时,在接口可靠性、数据融合算法、长期使用稳定性等“系统质量”上,与北美和德国产品差距明显。


三、给我国劳保生产企业的建议:从“合格”到“卓越”的质量长征

基于本次深入的质量对比分析,从个人角度向行业内生产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重新定义“质量”:从“符合标准”到“超越期望”

企业必须树立“用户体验质量观”。质量部门不应只是质检,更应成为用户需求的翻译官。建议引入“用户旅程图”分析工具,从穿戴、使用、维护到报废的全过程,找到所有可优化的体验痛点,将细节打磨成核心竞争力。

2. 深耕“材料与工艺”,构筑质量护城河

摒弃“拿来主义”,加大对基础材料、助剂、工艺参数的原创性研究。与化工、机械领域协同创新,攻克诸如长效舒适透湿膜、高耐磨低硬度橡胶等“卡脖子”材料。真正的质量优势,是藏在分子式里的。

3. 拥抱“智能质控”,实现全过程精益管理

引进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质检设备,实现对缝线、涂胶等工序的100%在线检测。利用物联网技术追踪关键工艺参数(如硫化温度、热压压力),建立质量数据池,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和预防质量波动,实现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测”的质控模式变革。

4. 打造“质量品牌故事”,传递中国品质信心

不空谈“匠心”,要用数据、测试过程和认证来说话。积极申请国内认证认可及欧盟CE认证中的最高等级,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定期发布基于真实用户数据的质量白皮书。将我们对质量的投入与成果,透明、可信地传递给全球客户。


四、结语

漫步在A+A的展馆中,触摸着各国精工的严谨、设计的优雅、细节的温润,我深感质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它不单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理念、文化与耐心的较量。对于志在全球的中国劳保企业而言,前路已然清晰:唯有将质量意识融入企业血脉,沉下心来“补短板、锻长板、铸新板”,方能在未来全球安全防护的版图上,刻下属于中国制造的、不可撼动的“可靠”印记。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

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专业委员会

专家智库主任陆冰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