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资讯 | 山东规上纺企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九成
最新动态
资讯 | 山东规上纺企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九成
2025-05-16
2
“过去工装主要满足耐穿的需求,现在则向更智能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成为帮助穿着者更好适应工作需求的‘智能伙伴’。”日前,在威海举行的山东省工装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仪式现场,迪尚集团总经理朱洪韬展示了一件研发中的新产品。这款市政环卫服装,除了在关节处有人们熟悉的反光条设计,更有“看不见”的智能感知温控纤维技术,借助热敏聚合物与形状记忆材料实时调节穿着体感。
“国内工装预估有6000亿元至8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将会出现3到5家千亿元级企业。”朱洪韬介绍,迪尚集团通过创新应用AI等数字化技术,构建智能化设计体系和动态试穿体验,目前,已实现10余个细分工装行业的专业化生产制造,近两年,年销售额一直保持着20%—30%的增长。
今年1月-2月,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开门红,主要运行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业收入464.37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39.7%,高于全国38.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超过90%,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小单快反逐步成为企业生产常态。有了智能技术支撑,企业深挖新增长点,在新赛道上闯出一片天。”山东省工信厅轻工纺织产业处处长管晓艳介绍。
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放到服装织材这种应用场景,传统机械臂大多难以适应高度精巧且小批量、多品类的柔性化生产需求。在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车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织材行业机器人”项目去年已通过中期验收,今年下半年将完成结项验收。在已建成的机织示范线上,14类机器人带动实现93.5%的生产线自动化率,专用末端执行器可完成织材柔性对象的繁杂作业,专用机器人则可在织材产线中的不同工序和设备间进行高效衔接,确保长流程跨工序的智能管控。
近几年,即发集团的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今年新建的纺织先进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将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迈进。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慎添表示,数字化变革牵引着制造商主导的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模式,转向产业链、供应链到终端客户的全链路协同。目前,即发集团自主建立的“衣链云”采购贸易平台,已链接2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近1000家供应商,形成集中采购、协同制造、贸易运营持续优化的新优势,有效促进了产销链供需对接。
三阳服装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晓英透露,近两年,企业投资6亿元建造了数字时尚文化创意中心,将AI互动、3D设计、智能生产、个性定制等多业态融为一体,通过塑造新型消费场景加强创意孵化、拉动消费。现在,企业在东南亚、非洲等地扩展生产基地,组建新团队开拓欧洲、南美、日本等海外市场。
“生产制造是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优势环节,但是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近年来,龙头企业重点推进智能技术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全链条深度融合,短板正被逐步补齐,带动孕育出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的终端消费品牌。”管晓艳介绍,山东省将加快引导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纺织服装产业应用,支持企业开展柔性生产线改造,挖掘基于消费数据的生产销售新模式新场景,推动“先产后销”向“先销后产”模式转变。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